《博览新闻》关节里的“精密维修”
近日,北大医疗鲁中医学中心(总院)鲁中院区骨外科关节门诊,主治医师边存超正坐在桌前,指尖轻轻拂过桌上的关节模型,仿佛在与这些“无声的患者”进行着无声交流。
诊室刚开诊,患者孙女士就在家人的搀扶下,艰难地挪了进来。她的左腿不敢用力,每走一步都很吃力,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大夫,我这腿疼得夜夜难眠……”孙女士痛苦地诉说着。
边存超赶忙起身,小心翼翼地护着她坐下。随后,手指在孙女士的髋关节周围轻轻按压、排查,动作轻柔而专注。结合CT影像,他很快得出诊断结果:“孙阿姨,您这是髋关节盂唇磨坏了,就像轴承的密封圈老化开裂,得修。”
听到这个结果,孙女士的眼神中流露出紧张。边存超见状,立刻搬来椅子,坐在她身边,拿起关节模型耐心地解释:“您看这盂唇就像密封圈,咱们采用髋关节镜微创手术,只需打两个铅笔粗的小孔,把微型摄像头和工具伸进去,就能像修手表一样精准操作。”为了让孙女士更加安心,他又补充道:“术后当天就能翻身,第二天就能在床边活动,恢复速度比传统手术快一半多。咱们骨外一科在髋关节镜手术方面经验丰富,这些年做过大量同类手术,涵盖不同年龄、不同程度患者。从术后恢复情况看,绝大多数患者的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很多人术后没多久就能重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预后效果稳定,反馈好。经过这么多病例积累和技术打磨,对手术环节,从术前检查评估、手术方案制定,到术中操作、术后康复指导,都形成了成熟完善流程,您把心放肚子里。”
这番话让孙女士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手术时,骨外一科医疗团队全神贯注校准器械。显示屏上,关节内部细节清晰呈现,镜下器械轻巧地剥离粘连、缝合盂唇。
术后第二天,康复师小李推着器械来到床边:“孙阿姨,试试‘踩天平’,这就像给新机器上润滑油。”他跪在地上,认真地调整训练带。护士长朱海莹也定时照料,还特意加长了呼叫铃线:“想翻身就按铃,别不好意思。”
一周后,孙女士出院了。她拄着拐杖,轻轻抬起左腿,关节转动的顺滑感让她眼眶发热。她紧紧攥住边存超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大夫。你们不光修好我这老骨头,还盯着我吃饭锻炼,比家人还周到。”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聂威)
责任编辑:史德建
一审:侯林
二审:董振霞
三审:刘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