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的故事
2022年,是我来到影像科从事护理岗位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里,影像科的每一天都是忙碌的、充实的、有温度的,影像科的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是值得被歌颂的。
早晨不到七点,负责职业病查体的李同刚组长就早早地开始了工作,走廊里回荡着坚定且温暖的口令,“吸气、憋住,好——喘气”,伴随着有节律的指挥、操控,接下来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护士,我是病房的,我约了七点半的乳腺磁共振,是需要打个留置针吧?很疼啊,我的血管不好打,你们能给我一针打上吗?”70岁的老阿姨持着怀疑的态度盯着我和史老师。看她紧张焦虑的神情,我的前辈、副主任护师史玉荣老师赶快上前:“阿姨,我先给您登记一下,然后您进来坐下稍等片刻”,说完赶紧起身把病号搀扶进来。由于天气寒冷,又是肿瘤科的病号,长期的药物刺激导致血管非常难打,我赶紧灌上热水袋递过去,“阿姨,别紧张,先暖暖手。”本来很紧张的病号顿时不好意思了: “哈哈,别笑话我,我就是很胆小,很怕打针,哈哈哈……”人心换人心,此时此刻,患者和我俩的心都是温暖的,接下来的静脉留置针穿刺也是不出所料地顺利完成了,病人放松了,我们也没有压力了,工作自然就好进行了,一切就是这么的和谐。
“请问,我今天有急事,磁共振能不能给我早点做?”
“护士,我的报告几个小时能出?”
……
这样的问题,每天都会被问几十遍,看到患者焦急地样子,曾经做过患者家属的我感同身受。每当这时,我和史老师都会耐心的做好解释:“磁共振都是按预约时间来,如果您有急事,我可以帮你问下大夫,您稍等”,“那边有座位,您先过去坐会儿,需要喝水吗?我这有开水,您先喝点热水暖和暖和”,每当我们把这种温暖的感觉传递给患者时,患者也会对我们展现出阳光般的笑容,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
来医院拍过片的人都知道,由于每个患者检查的部位不同,等待的时间也会不同。急诊短则半小时,普通平片核磁长则几小时不等。这就需要我们技师大夫们合理协调,有时为了让患者满意,经常加班加点给病号做检查,十分不容易。技师姜文佳大夫怀孕八个月了,为了不耽误工作,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挺着笨拙的大肚子坚持工作,有时为了节省时间,早上提前到岗,为的就是更快更便捷的服务病患,不让患者多等哪怕一分钟。
每周即便工作再忙,我们的诊断和技术组,都会抽出下班后的时间,带领大家学习专业、讲课、读片、分析病例,为的就是通过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力求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难病例。
张店的一位患者跑过几家知名医院,检查无果。王勇副主任凭借多年经验和严谨精湛的医技,发现了连一些知名专家都忽视了的病灶,为患者的病情确认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患者及家属感动得连夜制作锦旗送到我们科。
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我们科大夫身上都是人人具备的,很多病人认为拍个片摆个pose出来就完事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位置都需要非常严谨、层层把关。要保证图像质量清晰完整,诊断报告要由高年资医师进行审核确认后,方可传到病人手上,说实在的,他们的工作真的一点都不简单。
当然,也有个别即使我们努力解决也无法满意的患者,遇到这些情况,魏东波主任以及全科医护人员都是一个态度,站在病人的角度想问题,多些耐心,多些包容,一切都会过去。
影像科的故事还有很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付出,我们祈盼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精准诊断、及时救治,获得健康人生。愿每个平凡的劳动者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影像科 张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