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齐鲁壹点》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宋春健:负重前行,守护患者健康的“铅衣战士”
记者 张荐博 通讯员 勾翠华
“啪。”凌晨,手术室的灯光熄灭,一台历时2小时的骨科手术结束。
身着二十斤铅衣的宋春健从手术室走出的那一刻,疲乏感一拥而上,已不知是不合眼的第几十个小时。
从医18年来,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对宋春健来说已是再寻常不过,因为他深知这是作为一名骨科人、更是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担当。
如今,宋春健作为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骨外二科主任,肩上似乎有了更沉重的担子,事关科室、事关医院发展、更事关患者的健康,他需要拥有更为坚强的臂膀去乘风破浪。
春来了。相信,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骨外二科将迎来更好的“春”……
乘风也破浪
200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的宋春健来到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正式开启属于他的医者生涯。在为期一年的转科中,骨科是宋春健轮转的首个科室。在这期间,宋春健对骨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坚定了他要成为一名骨科大夫的决心。
在宋春健看来,骨科是很“直接”一个科室。看似很严重的骨折,只需直接的治疗效果便立竿见影,病患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快速恢复,而恰恰是这一点给予宋春健极大的满足感。
“每当看到患者被成功治愈,就是我作为骨科医生最幸福的时刻。”宋春健表示。
既已扎根,便蓬勃生长。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骨外一科期间,宋春健作为一名普通大夫始终兢兢业业、踏实勤勉,认真履行着身为医者的仁心敬业。
转折点来到2023年。
2023年2月,基于医院科室战略发展需求,对骨科人员结构与职能进行了相应调整,宋春健从骨外一科调派至骨外二科担任主任。
这一变动令当时的宋春健压力倍增。
在外人看来,这仅是骨科内部的调整,但对于一名骨科大夫来说,这是横跨了一个亚专业的转变,原本在骨外一科专注于关节领域的宋春健,需在骨外二科专注的四肢骨折领域方面探索开拓。
这无异于从头开始。
同时,除了专业的挑战,宋春健还面临身份职能的重大转变。宋春健在原骨外一科仅仅是一名主治医师,来到骨外二科后则成为了“顶梁柱”,身为主任,需要考虑每位大夫的发展方向,新技术如何开展?又如何带领科室发展?彼时,多重压力在身的宋春健时常难以入睡。
购入许多专业书籍,专业网站汲取专业知识进行充电……跨专业后的一年间,宋春健从未停止学习与充电。对他来说,这一年是很辛苦的一年,相较原来要付出好几倍的时间与精力。
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作为主任的宋春健为科室的每位大夫都设定了一个专业方向,让每位大夫做到“一专多精”。
“有各自的发展方向后,提高专业手术的熟练度,让患者更满意,也能够令自身得以快速的成长。”宋春健说。
跨越式成长
自宋春健来到骨外一科后,小儿骨科这一专业正式开展起来。
据了解,在此之前,小儿骨科手术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内鲜少开展,一般都需请专家助力,算是医院骨科领域的薄弱一环。
“孩子的骨头和成人的骨头是有区别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会牵扯到骨骺的问题,一旦伤了骨骺,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肢体畸形。”宋春健介绍,小儿骨科手术相较成人来说难度更大,理念不同,手术需要专门的器械和技术,这也是之前并未开展起来的原因之一。
自从2023年2月宋春健来到骨外二科后,科室发展了小儿髓内针技术,目前已能够顺利开展小儿骨科手术。
据了解,“弹性髓内钉技术”被称为是儿童骨科界的一次革命,该项技术可在保护骺板不受损伤的前提下,利用三点固定的原理,微创、有效地治疗6—12岁的四肢骨折患儿。
此种方法不需剥离骨膜和切开骨折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完全符合儿童生理,符合微创理念。
弹性髓内针是目前治疗儿童长骨骨折比较流行的固定方式,例如大腿、小腿、前臂、上臂等骨折都可以进行髓内针的治疗,该方式对骨折的治疗创伤皮肤切口比较小,骨折愈合速度快,患儿使用该方式治疗骨折,一般三个月到半年左右骨折就可完全愈合。
宋春健告诉记者,有个13岁的小患者,由于不小心摔倒导致锁骨骨折,其后来到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就诊治疗,当时为其采取的就是小儿弹性髓内针固定手术,手术切口仅2公分。
由于孩子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疤痕会随着生长而逐渐变大,所以宋春健表示,对于小儿手术的创口尽量往小里切,便于日后的美观。
半年后,这位小患者再次来到医院将小儿髓内针取出,复检显示其当初的骨折部位已完全愈合,身体的活动也已不存在问题。
在宋春健看来,目前医院骨科的方向是把手术往精细化、微创化发展。
相较于原来一二十公分的创口,现在的微创手术仅需开几处小口,创伤小,恢复快,同时配合美容缝合,后续几乎看不出缝合的疤痕。
“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作为一名医生也要不断提升自我,科室才能得以成长,才能更好为患者服务。”宋春健说。
是医生,也是战士
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作“铅衣战士”:时常穿着二十斤的铅衣,在高强度辐射的手术间进行着微创操作,争分夺秒但又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患者的生命之光。
对于宋春健来说,身着铅衣手术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一件铅衣的重量在16—20斤,对人的负荷非常大,身穿铅衣在手术室内站着完成手术,每当宋春健疲惫地脱下那一身“铅甲”时,往往浑身已然湿透。
尽管沉重的铅衣压弯了脊背,又沉又闷让人难以喘息,但对于像宋春健这样的一众“铅衣战士”来说,这便是他们应担的医者责任。
提及到日常容易忽略的骨科病症,宋春健不得不提到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就是日常所说的崴脚,在人们的生活及运动中时常发生。
经常会有人崴脚后不以为然,实际上,脚腕扭伤后,虽没有骨折,但外侧韧带可能已经撕裂。如不立即有效固定、制动,受伤的韧带会在异常位置修复,减弱维持踝关节稳定的力量,致使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有的人一年甚至会扭伤好几次。
宋春健回忆,在上周的门诊中就碰到这样的案例。一名12岁的男孩在小时候曾崴过一次脚,但并未引起他及家人的重视。实际上,他年幼时的这次崴脚造成了一个局部微小的撕脱骨折,导致韧带“松”了,走起路来脚不稳,导致的后果便是他至少一周便会崴脚一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关于科室未来的发展规划,主任宋春健的心中已然勾勒出蓝图。
“在稳住骨科创伤基本盘的同时,想开拓一些新赛道。”宋春健表示,在滑雪等运动兴起的趋势下,科室在未来可能会往运动损伤方面发展,并持续精进各类骨科微创手术技术,同时继续提升科室的业务水平,稳定形成科室医生“一专多精”的局面。
是医生,也是战士;是引领科室发展的灯塔,也是护佑百姓健康的守护者;是宋春健,也是每一位医者仁心的“鲁中医院人”。
为了患者平安与健康,宋春健及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骨外二科团队选择负重前行,前路迢迢,只要向着希望与光明前行,便值得期许……相信,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骨外二科将迎来更好的“春”。
责任编辑:李艳晨
值班主编:李超、冯冬宁、郝东智
值班审读:石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