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护理情:教师节,致自己
踩着金黄色的九月,又到了每年的教师节,不经意间,我已在护理岗位上默默耕耘了二十余载春秋。初入职场之时,我希望工作能够轻松惬意,和患者能够相处愉快,但当真正踏入护理工作的门槛,我才深刻体会到哪有什么所谓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自己负重前行。
记得刚上班第一年,对留置针的穿刺使用不熟练,老师们鼓励我大胆进行穿刺,但还是由于过度紧张而屡屡失手,懊恼的情绪时刻困扰着我:明明自己练习了很多遍,患者的血管穿刺条件也非常好,为什么就是不成功?每当这时,患者们非但没有责备,反而给予我鼓励和包容,这份宽宏使我羞愧难当,因而我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都不敢使用留置针穿刺。
老师们看到这一情况,反复教我练习,悉心传授各种血管的穿刺要点,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我的穿刺技术变得越来越熟练;在后续的每项操作中,老师们都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对我总是事无巨细、耐心教导。在老师们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他们无声的行动告诉我:在工作中多问一句、多想一点、多看一下,把当下的小事做好,这就是对护理工作最好的回馈。
有段时间,我不知道怎么了,感觉自己十分迷茫、失望,总是无精打采的,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的意义,自己明明做的很好,为什么有的患者还是抱怨呢?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老师们对患者的抱怨和牢骚,总是像清风细雨一样及时化解,和患者相处得十分融洽。在我陷入困惑之际,老师们对我进行了耐心的开导,后来通过参加医院的多次沟通礼仪培训,我逐渐领悟到:自己在面对患者的抱怨时,不能强行“说教”患者,更不能生搬硬套地用规章制度“碾压”患者;此外,还应保持理智和冷静,不被患者的情绪波动所影响,避免让负面情绪主导自己的行为。艺术性的语言表达是沟通的桥梁,自己只要能够正确认知患者的“抱怨”,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轻松化解患者的“抱怨”。从那时起,每天我便不再纠结于白天的种种“郁闷”,而是寻找工作中的新亮点,将所有的精力集中于积极学习、自我完善、拓宽视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护士,为患者带去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我时常怀念起在医院实习的宝贵时光,不管遇到什么事,总有老师做我最坚实的后盾,让我能够大胆心细地去学习,去体会每一位带教老师的风格和魅力。实习期间,我在工作中坚持多看、多体会,因为需要成长的不止是技术,还要精进沟通的艺术、处事的智慧、做人的态度等很多方面,每一次进步,都是对自己努力的最好证明。
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对自己说:“我的护士职业之旅,无需设定终点,只需要带着那些温馨而美好的记忆,静静地感受作为一名护士的每一天。”
供稿:杜俊(肿瘤二科)
编辑:勾翠华
审核:侯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