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下设急诊医疗、急诊护理、输液室、救护车班四个组。医疗区由分诊区、急诊诊区、抢救区、清创区、治疗区、观察区、急诊病房构成。年门诊量为2万余人,年抢救各种急危重症病人1000人次左右,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
急诊科现有医生13名,护士27名,救护车司机4名,担架工2名。医护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29人。有4辆监护型救护车,其中一辆为胸痛中心移动工作站,集生命体征数据、医学影像、实时视频、救护车GPS定位四大功能于一体,实时监测、采集和传输信息,使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诊断、院前启动导管室、绕行急诊成为现实,大大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总缺血时间,同时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胸痛患者再次就诊次数和再次住院次数,并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科室拥有PB840呼吸机一台、PB Achieva呼吸机一台、飞利浦V60呼吸机一台、德国维曼转运呼吸机两台、多功能监护除颤仪7台、多功能监护仪3台、床旁即时检测仪1台、洗胃机2台、心肺复苏仪3台、心电图机6台等先进的医疗抢救设备。对急诊病人实行A、B、C分诊分层分区救治理念,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出血、急性呼吸衰竭、重症颅脑外伤、严重创伤等急危重症绿色通道运行通畅。坚持以“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实施“3G”优质护理服务,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切实做好医患沟通,以规范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通过专业讲座、临床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考核及医患沟通技巧等多种形式实施全名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实施专科操作技能培训,强化训练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加强心肺复苏、电除颤术、经口气管插管术、心电监护、洗胃术、呼吸机使用、外伤包扎、清创止血术、深静脉置管术等常用急救技术的培训。为实现科室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全科人员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成果丰硕。在危重症救治如猝死、各种休克、各种中毒、电击伤、中暑、淹溺、严重多发伤、复合伤、心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方面具有丰富成功经验。
急诊科实行24小时连续不间断服务,时刻保持至少由3名医师、3名护士、2名司机值班,2名医护人员中保证有一名中级或高年资医生、护士;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4小时听班。药学、医学影像(普通放射、CT、超声)、临床检验、输血科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另外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并经过多次演练,使医护人员人人知晓自己的职责,最大限度的保障各种急诊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急诊科的全体工作人员愿为辖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科室特色
全国联网创伤急救淄博中心:通过创伤联动系统建立和加强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的链接,建立院前、院内信息交换;强化急诊与各专科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建立规范的救治流程和整体的救治体系,能够将严重创伤患者的伤情于院前用手机发送至创伤联动系统,再通过联动系统发送给急诊急救团队及综合救治团队,在伤者到达医院前这些团队已等候在急诊科,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急诊手术的时间,为挽救生命赢得了先机。胸痛中心移动工作站:集生命体征数据、医学影像、实时视频、救护车GPS定位四大功能于一体,实时监测、采集和传输信息,使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诊断、院前启动导管室、绕行急诊成为现实,大大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总缺血时间,同时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胸痛患者再次就诊次数和再次住院次数,并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学科带头人
孙海英,副主任医师,急诊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于2015年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半年,能熟练处理各种重症如:MODS、不明原因意识障碍、上呼吸道梗阻、呼吸心跳骤停等,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脑复苏、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电除颤、洗胃等。多次获得院级“十佳医生”、““三基”竞赛医疗组先进个人一等奖”等荣誉,在2009年淄博市卫生系统医疗急救大比武中,荣获了“淄博市卫生技术岗位标兵”的荣誉称号。 2011年被评为“淄博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和“淄博市巾帼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淄博市120“生命之星””。任山东省毒理学会中毒救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淄博市医学会第一届院前急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室位置
急诊病房楼一楼科室电话
0533-76981200533-7698236